陆颖芝 / LUKSTUDIO芝作室 创办人与设计总监

陆颖芝女士生长于香港,从小就对身旁的新事物有独特的触觉,立志要从事创意行业。2002年她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取建筑学士学位,积累了五年工作经验并获得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建筑师执照后,在 2007年被当时公司委派到中国上海工作。

在自立门户前的十年间,她在大、中型项目中担任设计师和项目经理岗位,所参与过的项目类型包括:城市规划,历史建筑修复,多功能建筑群,办公楼建筑,博物馆展览,酒店餐饮室内设计等等。她擅长梳理不同客户的需求,带领协调设计和施工团队,创造并实现项目。 她热爱大自然,对场地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希望籍着简约的设计手法,让人在空间中感受纯粹的快乐。

项目案例—— 上海 / SHIKAKU 四方厨房

随着当今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传统外卖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伤害,开始渴望寻找更环保的方式。SHIKAKU四方厨房就是基于这一需求应运而生的餐饮品牌。试想一下,大厨亲自端上原木盒中精心准备的有机料理,并热情解答食客对料理,食材和烹饪的疑问。在食客享用过美食之后,原木盒被回收并严格清洗消毒,从而多次利用。这个方式不只是减少了餐盒的浪费,而是将日式严谨的品控,家庭式用餐的温暖,和环保的追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SHIKAKU在上海的第一家店,就坐落在上海前法租界樟树成荫的华山路上,栖身于路边一栋翻新小楼的三层。空间的西面是落地窗,窗外有竖向排列的遮阳格栅。郁郁葱葱的树冠,加上戏剧性的日光,让场地本身有着静谧安宁的气质。应品牌之邀,芝作室打造这中央厨房与餐厅,在紧凑的空间内,让食客能更近距离体验品牌严谨,温暖,绿色的餐饮模式。受此启发,芝作室在精确与柔和的相切处营造禅意空间,为绿色餐饮构建场所。

一进门,设计在此特意向含蓄的日式迎宾致敬:小巧的枯山水旁,纸障滤出柔光,与质感丰富的石板小径共同营造一个室内的”景观”。为了在空间里阐述中央厨房的工业基调,常见的日式木质格栅由金属框架取代,在门口建构出竖向屏风,又在顶部水平发展,直至贯穿整个空间,为餐厅带来一份秩序感。

原有的一排飘窗变成三个精致的用餐壁龛,受食盒分隔不同料理的启发,每个壁龛都设有独特的木质家具,分别容纳个人,一对或一组的食客。白色金属曲面穿孔板遮盖掉原有窗户,在通风处可巧妙打开。金属曲面只截取出窗外绿意,白色让空间变成明亮干净,自然光穿过窗外格栅和渐变的穿孔板隙,应着时间投射出或条状或星星点点的斑斓光影。更多的细节藏于空间深处,顶部发展的金属格栅在背墙演变出精巧的屏风,主餐桌上的金属天花反射出窗外绿意,与桌面多彩食物调和照映,为空间增添瞬变景致。

项目案例—— 北京 / 乐纯三里屯店

众所周知,三里屯是北京最活跃的商业中心区。 这里经历着零售空间的更替浪潮,络绎不绝的消费者在这里寻找着层出不穷的潮流热点。芝作室受到乐纯酸奶品牌委托,在三里屯路和雅秀北路人流熙攘的交叉口设计一家轻食店。这次的设计目标是营造一个闹中取静的简约空间,让来往的人们在喧嚣的商业氛围中享受一份宁静。

店铺位于一幢名为”那里花园”的中层建筑地面层的东南转角。该建筑外立面由一系列白色外凸半圆形体块造型构成。由于原有外立面门洞无法移位,芝作室将这一限制转化为契机,将场地现有的光影模式转译成为空间概念。

原有基地被视为一个灰色方形体块, 与大楼的圆形标志分开; 而原有门洞被视为体块间隙,也是光线传入之处。空间设计运用白色材质强调光的路径,将原本不规则的平面划分成井然有序的区域。每一道”间隙”各承担不同的功能:一组沿街座位,一个店铺主入口,一个外卖站以及一个通入建筑内部的入口;而灰色体块则承载了吧台,等位,用餐体验等店铺基础功能区。

为了传达与品牌内核相呼应的”纯粹”理念,整个店铺以内敛的色彩和材料来呈现。”灰色体块”运用灰色水磨石对外立面及室内表面包覆的方式体现,而 “光的路径和间隙”则为白色水磨石地铺和白色石膏板天花。为了体现 “光线”会穿过物体以及”投射”在墙面上,空间中的家具和垂直面也同样运用了灰白材质分界的效果。

店铺中设有两个氛围不同的休息区,以满足三里屯多元的客户需求。临近主入口的等候区和用餐区设立了不同的座位形式,营造出一个轻松约会的场地;空间尽头的体验式用餐区,则利用规整的座位形式创造出静谧内敛的气氛,更适合只身前来的顾客沉浸其间。镜面材质被巧妙分布在两个休息区的不同位置,在视觉上增大了狭小空间的尺度。

在体验式用餐区,芝作室将镜面材质运用在空间的前后,反射效果使白色”间隙”在空间中无限延伸。此外,前方的镜显玻璃后还设置了屏幕,能播放视频或传递信息,使这空间得以更灵活地配合不同的活动。由于缺乏自然光照条件,芝作室在墙面 ‘引入’ 了 一系列光束,在增加照度的同时也回应了空间设计概念。定制木桌椅以朝圣空间中的家具为灵感而设计,为这小房间增添了独有的仪式感。

芝作室深信任何场地都有其有待挖掘的独特魅力,通过设计的巧思,打破种种限制达到焕然一新的效果。通过细心体会场地特征,应用建筑体块,挖掘光影关系,芝作室不仅揭示了这个场地所具有的空间潜能,更为品牌创造了别具一格的体验。

项目案例—— 上海 / EMME 品牌店

EMME是一个以羊绒、丝绸和其它精美纺织品著称的品牌,专注于将现代设计元素注入天然材料之中。这品牌的第一家店铺选址位于上海的上生新所,这是一个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承载欢乐与喧嚣的私人乡村俱乐部。如今,昔日的历史痕迹和工业建筑在新时代的催化下,已华丽转身为商业和文化活动的社交中心。置身于邻近熙熙攘攘的建筑群之外,这家店铺犹如一颗被精心收藏的宝石,等待着来往过客的探索与发现。 芝作室透过空间设计维系着人与自然,传达着品牌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

店铺位于与主街相隔较远的21号楼的底层,地处僻静。芝作室将这一缺陷转化为契机,借此打造了一个建筑游廊。凉亭式的构件被增加在极简式庭院的外部,为店铺赋予了宁静低调的第一印象。这层新增的表皮由带有木纹的混凝土预制板以及木格栅构成,伴着门前低矮的灌木丛以及院中枫树将原有外立面掩映其中,若隐若现。每当穿行其间,视线所及之处,随着身影移步易景,仿若一首视觉旋律。

为了使自然更好地融入室内,建筑内外的边界被刻意模糊。芝作室将室外混凝土墙的纹理延伸到室内走廊,由此,两个入口空间便在视觉上浑然一体。择一风和日丽的日子,打开一对宽阔的玻璃移门,庭院便向店铺完全敞开。芝作室在设计上对自然的追求除了在店铺内对户外庭院的框景,在每有日光之处添置绿植以外,更体现在对材质的选择和灯光的设计。石材、木材和抛光混凝土被精心调和,以配合纯天然羊绒服饰的展示。漫射的自然光被设计师巧妙地加以利用,变换出足以舒缓身心的恬静氛围。

开放的空间设计便于来宾在店内自在地流连,种类各异的展示空间仿佛一个”家”的各个组成部分。步入”客厅”,中央的洞石展示基座便映入眼帘;行至底端,一个大尺寸的开口便将后方的阳光房框景其中;白色石材包裹的方盒子犹如一个开放式衣帽间,招呼着每一位前来的顾客;在真正衣帽间外,有一处享有庭院视野的休息区。 这”房间”的处理手法让主人能够随着季节和收藏的变化,混合艺术、时装与家装用品展示。透过一系列开洞与镜子的应用,层叠映射出室内的丰富层次,也偶然把室外的光景带到室内,越发彰显了空间的延续性。每次到店的体验都因应当下的天气与店里的内容而独一无二。

当夕阳西沉,店铺宁静隐世的气质随着灯光点亮而产生戏剧性的变化。外立面木格栅被灯火点亮成为一盏大灯笼,一方面吸引路人张望探索,一方面在提醒沈醉在内的客人是时候上路。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一个能让人驻足,休憩,拥抱自然的商业空间尤其弥足珍贵。芝作室希望将这些不朽的美好片段与所有前来都市归隅的有缘人共享。

项目案例——广州 / 方宅

这是广州一间高层公寓的改造项目,业主与芝作室一样,钟情天然的材质和实用的简约空间,希望在一线城市的闹市区,打造一个度假屋般静谧而舒适的家。

设计师首先调整平面布局,拆除原有书房和封闭式厨房,让照进南侧窗子和洗衣房的自然光延伸到空间核心区,将昏暗逼仄的感觉一扫而空。新餐厅和开放式厨房就放置在这块敞亮的区域里,使其成为一个连续的多功能空间,承载着一家人烹调、进餐和临时办公等日常活动,窗外江景的引入也烘托出适宜冥想和休闲的氛围。

核心区调整完毕,一条紧挨玄关的宽敞走道成为公区与儿童房之间的新动线,交通更为顺畅。走道墙上量身定制有白盒子样式的整体壁橱,以维持空间的纯净有序。

设计师还在白盒子上“掏”出三个功能各异的壁龛:临入口处的壁龛用以坐靠换鞋,同时展现迎客示好的姿态。转角处“缺口”用于展示藏品及增强公区的视觉联系。狭长壁龛放置花艺作品,成为走道转角一方可随心更换的小景。

在这间公寓中,天然材料才是主角。设计师用花旗松实木板包裹公区和卧室的天地墙,制作置物架、卡座、餐桌、床架等家具,借由天然的木色、纹理与清香,让各空间传递出返璞归真的度假气息。

卧室区的设计根据家庭成员的喜好和需求而定,在度假主题下打造出自在的个性天地。原西南侧两间卧室被合并成一间50平方米的主卧,新增步入式衣帽间和电控玻璃围合的浴室,电视墙左侧飘窗搭配沙发变成观景平台,右侧飘窗借由隐藏式家具构筑出女主人的梳妆空间,各区域互不干扰。

公寓西北侧是儿童房,是一间由花旗松木板搭建的梦幻“小树屋”。屋内定制有可调节高度的书桌、搁架以及大量的隐藏储物柜,为小主人的身心成长提供安全、舒适和可持续使用的空间,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在这间公寓的设计中,芝作室与业主针对适度设计进行探讨,剥离掉所有无谓的装饰,专注空间最本质的功能性,以自然光线和天然材质打造出度假屋般自由而舒适的体验,让久在樊笼里的生活重返自然。

分享

E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