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T 这一代·女建筑师

 

 

地建师致敬「NEXT这一代」栏目

 

在gmp吴蔚先生的提议和倡导下筹备发起,旨在发现并表彰企业中坚力量——他们以专业设计能力承担着企业的发展,传承企业文化和设计理念、并用自己对设计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坚持在设计一线。

 

「NEXT这一代」栏目自2022年发起以来,第一季携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第二季与海内外知名事务所联合邀请24位行业伙伴分别展开线上直播交流。第三季「这一代」线下见面会近40位嘉宾代表行业发声,年龄跨度从30+到60+的深度交流。第四季,地建师发起「这一代」热辣滚烫之星组合出道,获得访问量高达近200万,总票数达到134万+。

 

2025年,「NEXT这一代」第五季,地建师致敬坚守在设计一线的女建筑师。

 

 

 

*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的性格特色,「这一代」logo主题色也根据时代变迁,采用每年的PANTONE色进行更迭。

 

 

Logo画面呈现:两代人面对面进行交流互通,通过明暗对比,表达上一代人是坚强的后盾,站在幕后,并辅助这一代人,将其推向幕前。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交接,以圆形表达圆满。

 

 

 

对于【这一代·女建筑师】,

她们眼中的这一代是什么颜色的?

 

刘恩芳 Enfang Liu 

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上海市建筑学会女设计师分会会长、

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主任

 

 

“这一代是五彩斑斓的,就像我们的建筑设计一样,要创造五颜六色、丰富多彩的生活。”

 

 

蔡放放 Fangfang Cai 

SLD胜乐照明 | 创始人

 

绿色,它没有红色的热情、那种青春,但它依然是对生活充满希望。另外我觉得绿色是生命的颜色。

 

 

范 琼 Joan Fan 

FLAME Design Group 福蕾蒙

董事合伙人/设计总监

 

“我认为这一代应该是土色系的。现在的建筑行业已经过了高速发展的红利期,我们需要更沉稳、更专注的建筑师。土色代表着回归本质——沉下心来思考建筑真正需要什么,专注于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这才是未来建筑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郭晰纹 Xiwen Guo 

XY+Z DESIGN 晰纹与洋建筑设计

创始人/总设计师

 

五颜六色,因为我们女性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单一的一个颜色是不能诠释它的。

 

 

胡清扬 Qingyang Hu

中信泰富地产 | 产品研发部总经理助理

 

 

“这一代是红色的,代表着勇气和坚持。

 

 

黄 剑 Jane Huang 

AECOM | 景观设计总监

 

“我认为这一代是绿色的,希望能给城市带来一抹明亮的绿色。

 

 

康博雅 Boya Kang

华发股份 | 华东大区设计部总经理

 

“我觉得我们90后这一代是黄色的。红色太热烈了,代表着那种完全投入的热情;而公司新来的00后或99年的同事就更理性务实,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吃饼’。我们90后正好卡在中间——既不会盲目热血,但骨子里还是会被理想和使命感打动。黄色就像是一个过渡色,在红色的激情和蓝色的理性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带着希望又保持着清醒。

 

 

李 斐 Fay Li 

LEOX 黎欧思照明 | 设计总监

 

 

“天空的蓝色。也呼应一下我这次讲的主题,因为我觉得我们这一代现在之所以把设计中可持续发展看的那么重要也是为了将来我们的下一代及未来的很多代能够一直生活在蔚蓝的天空下。

 

 

李 菡 Tina Li 

IELYN宜兰设计 | 创始人/设计总监

 

 

紫色。首先,它是我今年的幸运色,能激发自我的内在潜能与积极变化,带来希望和机遇。同时,它与“九紫离火运”相呼应,代表着旺盛的运势和燃烧的热情,激励我与团队无畏挑战,坚定迈向目标。

 

 

李 卉 Hui Li 

WTD 纬图设计 | 创始合伙人/设计总裁

 

 

绿色,是自然的底色。它与草木为邻,与土壤相亲,疗愈着所有生命。

 

 

李 黎 Li Li 

TIANHUA天华

上海天华副总建筑师、西北天华总建筑师、

上海天华建筑一A所所长  

 

 

绿色,地产行业还是需要一些绿色的激发,欣欣向荣。

 

 

李响响 Xiangxiang Li 

JYZC九易庄宸 | 首席建筑师

 

“我觉得这一代得颜色应该是橙色的。它既没有红色那么艳丽,又没有黄色那么亮眼,但确是自然界里最温暖的颜色,建筑行业经历了从粗犷到专注的发展历程,越发趋向于专业化和人性化,设计更应该从使用者的真实感受出发,用建筑传递温度,所以选择了这个最温暖的颜色。

 

 

李 潇 Alessia Li 

M Moser Associates 穆氏建筑设计

设计主管

 

“我觉得是金色,特别适合这一代的女性嘉宾,30到40岁这个阶段,真的是女性最美的年龄,包容所有色彩,却依然闪闪发光。

 

 

李 雪 Ivy Li 

bpi | 高级设计经理

 

 

黄色——它既承载着阳光的温暖,又凝聚着希望的曙光与坚韧的力量,更是穿透迷雾、指引前路的明灯。

 

 

刘晓琦 Xiaoqi Liu 

iPD 澳洲艺普得

设计总监/上海办公室负责人

 

“我觉得是白色,因为白色可以在上面画任何的颜色,有无限的可能性。

 

 

彭华园 Huayuan Peng 

金地集团 | 华东区域设计总监

 

“年轻时最爱纯粹的蓝色,现在更喜欢蓝色加橙色——理性冷静之外一定要有奔放热烈的一面。

 

 

沈 莉 Li Shen 

NIHON SEKKEI 日本设计

中国公司总经理助理

 

“我认为我们这一代的代表色是橘色与咖啡色的组合。橘色代表着能量、热情与创造力,就像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主动出击、以积极姿态应对每一个挑战。而咖啡色则更像是一种稳重与沉着的力量,代表着我们在复杂现实中的思辨能力与内在的坚定。橘与咖的叠加,是明亮与深沉的对话,也是我们这一代女设计师既柔软又坚韧、既理性又富有温度的真实写照。

 

 

石 璐 Lu Shi 

RSP 雅诗柏 | 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我个人比较喜欢多巴胺的颜色,在进入离火九运,我觉得紫色,特别是有生命力的浅紫色是我比较喜欢的。

 

 

孙双艳 Shuangyan Sun 

上海建工设计研究总院

装饰景观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工

 

淡紫色,温柔中带着令人安心的力量。恰如当代女性的双重魅力——既保有少女般的浪漫向往,又兼具智慧与从容。

 

 

王红瑞  Hongrui Wang 

JJP上海潘冀建筑设计事务所

北京办公室副总经理

 

绿色,它代表着春天般的生机,更是我们事务所的核心设计理念——坚持设计的建筑绿色环保,让每一栋建筑都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减少生态破坏。

 

 

魏文梅 May Wei 

DBW创始人 / AIA美国建筑师学会主席

 

“这一代是五彩斑斓的,每个人喜欢什么就是什么,这样才是一个很丰富的色彩。

 

 

吴亚媛 Aliyah Wu 

GP | 中国业务开发总监

 

“我觉得这一代应该是绿色的,因为目前整个行业确实属于比较艰难的时期,但艰难终会过去,绿色象征着盎然春机,也意味着行业将慢慢走出严冬,迎接春天的到来。

 

 

谢 敏 Ming Xie 

Greenland HONGKONG 绿地香港

景观设计总监

 

 

粉红色,男人可以说男人至死都是少年,那我们女人也可以说我们永远都是少女。

 

 

杨红茜 Hongxi Yang 

Pelli Clarke & Partners | 总监

 

 

“我希望我们这一代是赤红色的。

 

一方面是因为私心——和我的名字有关(笑);但更重要的,是赤红所代表的温暖与热情,那是一种在不确定中仍敢于前行的力量。

 

在当前普遍低迷的社会氛围中,年轻人尤其需要这样的能量作为鼓舞。读书时我们常常讨论:建筑师真的能改变世界吗?说实话,在这个复杂的现实中,个体的力量往往显得微不足道。从图纸到建成,我们必须穿越漫长的等待与不断的自我怀疑,挣扎与矛盾几乎伴随每一个决定。但也正因如此,我更愿意相信并守护这一抹赤红——不是为了瞬间点亮世界,而是希望在这条路上,彼此点燃、彼此照亮,穿越周期,走得更远。

 

 

于敏珊 Catherine Yu 

CCA GROUP  香榭蒂设计

创始人/艺术总监

 

绿色,我个人比较喜欢绿色。绿色代表了生命的奔放和向上的力量。

 

 

张宸露 Chloe Zhang 

GLD 格锐照明设计 | 创始人/设计总监

 

“我觉得我自己的主题色一直在变,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特别喜欢绿色,后来有段时间特别喜欢黑白灰,最近可能是受新中式的影响,我开始对南红,松石这类彩色的东西开始喜欢。所以我觉得对设计师、对我们这一代来讲,没有什么固定的颜色,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我相信对于灯光设计师或者建筑设计师来讲,大家都有自己的颜色。我觉得没有一个颜色可以界定这一代

 

 

张 璋 Zhang Zhang 

中国金茂 | 华东区域设计总监

 

“我觉得这一代的代表色就是潘通色。作为设计师,我们必须保持对时尚色彩的敏感度。潘通每年发布的流行色,会影响整个设计界的色彩走向。我们不一定非要使用这些颜色,但是我们要保持时尚的敏锐。

 

 

 

*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刘恩芳.

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上海市建筑学会女设计师分会会长、

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主任

 

 

 演说主题: 

这一代——与时代共成长 

 

刘恩芳女士在本次演说中,向大家介绍了她的求学经历与职业发展历程。在她眼中,设计项目始终与城市发展密不可分的理念。她认为,面对城市发展中的各类挑战,应当采用不同的策略,不同的视角来充分展现城市的活力与魅力。

 

在演说中,她通过多个代表性项目的生动解析,诠释了如何将理性思维与诗意表达完美融合,从而创造出兼具功能性与人文温度的设计作品。最后她也鼓励大家秉持专业态度和纯粹初心,勇于追求精业常新。

 

 

 

蔡放放.

SLD胜乐照明 | 创始人

 

 

 演说主题: 

光界·她觉醒

 

在本次主题演讲中,蔡放放女士以”光界·她觉醒”为题,分享了她对光与空间的深刻思考。演讲围绕三个递进式维度展开:首先是”破界”,讲述女性设计师如何突破行业界限的觉醒历程;继而”筑界”,通过光影实验探索空间照明的三重维度;最终”越界”,展现感性与理性交融的追光筑梦之旅。整场演说不仅呈现了照明设计的创新思维,更传递了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专业愿景。

 

 

 

范 琼.

FLAME Design Group 福蕾蒙

董事合伙人/设计总监

 

 

 演说主题: 

涅槃与迭代:

存量商业的更新法则 

 

范琼女士在演讲中系统性地剖析了存量商业改造设计的行业发展趋势。她从政策导向、市场环境演变和消费需求升级三个维度切入,深入分析了当前行业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特别强调了动线设计在商业改造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华润中山石岐万象汇和北京望京万象汇两个典型案例,范琼女士生动诠释了存量商业改造的设计方法论。

 

同时她提出,未来商业改造将聚焦三大方向:空间功能再生、消费体验升级和可持续运营优化,其核心在于通过创新设计盘活存量资产,实现商业价值、社会效益与生态可持续的多元平衡。

 

 

 

郭晰纹.

XY+Z DESIGN 晰纹与洋建筑设计

创始人/总设计师

 

 

 演说主题: 

不止设计

 

在本次主题演讲中,郭晰纹女士以”不止设计”为题,向观众分享她二十年设计生涯的精彩历程。从草根设计师到跨界创意人的华丽蝶变,她生动诠释了一个设计师如何突破职业边界,实现”不止人生”的多重身份蜕变。

 

在演讲中,她通过多个设计案例诠释了”复合功能+场景化”这一理念。同时,她分享了将东方建筑美学精髓创新性融入珠宝设计的跨界实践,以及打造线下实体生活艺术馆的探索历程。从室内空间设计到珠宝艺术创作,从产品研发到艺术策展,郭晰纹女士不断突破传统设计边界,始终践行着”设计是生命的表达”这一核心理念。

 

 

 

胡清扬.

中信泰富地产 | 产品研发部总经理助理

 

 

 演说主题: 

在水泥森林里种春天

 

作为中信泰富地产产品研发的践行者,胡清扬女士始终相信,建筑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构筑,更是人文精神的载体。

 

在此次演讲中,她讲述了在中信泰富深耕地产的30余年中,她以“精”与“特”为内核,将女性对生活的细腻洞察融入建筑基因。从上海陆家嘴滨江金融城到广州滨江天地,始终以高端产品力定义城市标杆。 她以女性视角凝视城市,以柔性的力量重塑城市温度,每一块砖石都应承载对生命的尊重。

 

 

 

黄 剑.

AECOM | 景观设计总监

 

 

 演说主题: 

公共空间的人文觉醒-

更好的场所,更好的生活

 

在本次分享中,黄剑女士提出,景观设计所创造的价值不仅在于物理空间的构建,更在于情感联结的建立、文化延续的鲜活体验以及社会活力的激发。通过回顾过去十年的代表性项目实践,她从多维视角展开探讨:包括空间场景的沉浸式营造、历史文脉的当代转译、人文关怀的深度体现、传统工艺的创造性复兴,以及自然共情与公众参与机制的创新融合。这些实践生动诠释了迈向人文觉醒的公共空间设计理念——通过融合集体历史记忆,唤醒文化与自然的深层共鸣,精准回应个体对美好生活的细腻诉求,最终塑造具有情感温度、社会韧性与生态可持续性的未来空间图景。

 

 

 

康博雅.

华发股份 | 华东大区设计部总经理

 

 

 

 演说主题: 

养娃、事业、学习—

90后职场女性的三重奏

 

康博雅女士在分享中真诚地探讨了多重身份带来的时间管理挑战。她以”心态要平,做事要立”的智慧,分享了如何在各种角色间寻找平衡的秘诀。在演说中,她剖析了女性在职场中的独特优势——真实的力量和真诚的感染力,并鼓励大家学会坦然接纳自己的局限。面对所谓”中年危机”,她给出了充满活力的解决方案:保持如饥似渴的学习态度,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更广阔的世界,用年轻的好奇心驱动自我,并始终保有突破舒适圈的勇气。

 

 

 

李 斐.

LEOX 黎欧思照明 | 设计总监

 

 

 演说主题: 

光与未来-

可持续实践的理想与现实

 

在本次分享中,李斐女士通过多个项目案例,生动展现了她在绿色照明设计领域的实践经验与独特思考。她首先从个人专业历程出发,分享了作为女性设计师对照明设计的深刻感悟,特别强调女性视角在理解空间氛围与使用者情感需求方面的独特价值。

 

在探讨可持续照明设计时,她既肯定了智能照明、人因照明等绿色设计趋势的积极意义,也敏锐地指出当前行业存在的现实困境——标准化的绿色设计往往难以兼顾企业文化特质与用户个性化需求。通过多个实际项目的对比分析,她深入探讨了设计师如何在环保标准与人文关怀之间寻求平衡,并着重强调了关注细节体验与真实用户需求的重要性,为现场观众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设计思考。

 

 

 

李 菡.

IELYN宜兰设计 | 创始人/设计总监

 

 

 演说主题: 

跨越文化的美学探索

 

李菡女士在演说中深入探讨了宜兰如何依托自身独特优势开拓海外市场,并分享了通过创新融合实现跨文化美学突破的实践经验。她以具体案例为切入点,生动阐释了如何借助艺术与设计的力量促进跨文化理解,着重强调美学作为人类共通语言在推动文化多样性发展、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重要价值。最后,她向与会者发出倡议,呼吁各界携手推动不同文化间的深度交流与有机融合。

 

 

 

李 卉.

WTD 纬图设计 | 创始合伙人/设计总裁

 

 

 演说主题: 

景观的“叛逆生长”:

反精致美学与野性力量

 

在本次演说中,李卉女士通过多个实践案例,生动诠释了她对景观设计的深刻理解——景观既是弥合城市断裂空间的”缝合剂”,也是激发城市生命力的”触媒”,更是推动社会互动的”活力源”。她提出,景观作为一种方法论,能够以系统性的设计思维解决当代空间问题,通过重构城市形态与生活体验,创造出兼具生态效能与美学价值的人居环境。

 

 

 

李 黎.

TIANHUA天华

上海天华副总建筑师、西北天华总建筑师、上海天华建筑一A所所长  

 

 演说主题: 

创意与建造逻辑的平衡

 

李黎女士自2007年加入天华集团以来,始终深耕中高端住宅设计领域。在本次分享中,她重点剖析了上海天安1号和中海领邸·玖序两个标杆项目的设计实践。

 

基于多年专业经验,她认为:在当代居住空间日益追求精细化的趋势下,优秀的设计创作必须重点关注创意与建造逻辑的平衡。

 

 

 

李响响.

JYZC九易庄宸 | 首席建筑师

 

 

 演说主题: 

用理性架构空间,

以感性注入灵魂

 

李响响女士在本次分享中回顾了她13年建筑创作生涯的成长历程。在行业前辈的悉心指导下,她从初入职场的建筑新人逐步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首席建筑师。通过参与并主导各类设计项目的实践积累,她形成了独特的职业见解:优秀的建筑师需要始终保持着双重思维状态——既要保持理性思维,从功能需求出发构建空间秩序,批判性继承传统并创新建筑类型;又要保持感性思维,从使用者的行为习惯出发,提升空间的美学层次与人本关怀。这两种状态的有机融合,才能赋予建筑作品持久的生命力。

 

 

 

李 潇.

M Moser Associates 穆氏建筑设计

设计主管

 

 

 演说主题: 

隐性力量:
设计中的情感与细节

 

在本次分享中,李潇女士以”隐性力量:设计中的情感与细节”为主题,从独特的女性视角出发,结合个人专业经历,深入探讨了办公设计的多维表达。她通过生动的案例解析,展现了如何以韧性为基石,将设计过程中的漫长挑战转化为一场双向成长的蜕变之旅。

 

在”陪伴、相望、守护”三个维度的框架下,李潇女士诠释了以同理心为引、以陪伴为舟的设计哲学,带领客户共赴设计长路。她特别强调前瞻性的合作视角——不仅要回应客户的当下需求,更要凭借女性特有的敏锐洞察力,发掘潜在客户的未来价值,实现双向赋能与共同成长。这种守护不仅是对客户的庄重承诺,更是对行业和社会的责任担当。

 

 

 

李 雪.

bpi | 高级设计经理

 

 

 演说主题: 

光影之梦——编织璀璨星河

 

李雪女士以”专业成长与生活平衡”为主线,通过”造光者-追光者-与光同行”三个篇章展开叙述。作为拥有艺术背景的女性设计师,她首先分享了从艺术创作到技术实践的心路历程,探讨理想化表达与现实条件约束之间的平衡之道;继而通过多个城市照明案例,展现如何以光影重构城市空间叙事;最后回归设计师的自我成长,讲述从追求完美到建立动态平衡的职业心态转变,强调通过团队协作与时间管理,让设计真正成为赋能生活的创造性实践。整场分享既呈现了照明设计的专业思考,更传递了一位女性设计师在艺术追求与现实挑战中寻找平衡的智慧。

 

 

 

刘晓琦.

iPD 澳洲艺普得

设计总监/上海办公室负责人

 

 

 演说主题: 

感知的我

 

作为一位在法国生活工作多年的法籍华人,刘晓琦女士对社会、环境与日常生活保持着敏锐的感知。她兼具建筑学的专业背景与艺术家的创作视野——严谨的空间建构能力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其作品中达成微妙平衡。这种独特的双重特质,使她尤其擅长将现象艺术理念融入景观设计,创造出富有哲学深度与情感共鸣的空间体验。在本次演讲中,她通过多个代表性项目,带领观众开启一场关于景观艺术之美的沉浸式探索。

 

 

 

彭华园.

金地集团 | 华东区域设计总监

 

 

 演说主题: 

场景营造与产品主张

 

彭华园女士在地产多业态领域有丰富的设计管理从业经验。在本次分享中,她深入解读了”场景营造”的核心逻辑。她提出,优秀的产品设计始于对客户需求、生活方式和时代精神的深刻洞察,产品主张应当转化为具有感染力的场景体验。

 

 

 

沈 莉.

NIHON SEKKEI 日本设计

中国公司总经理助理

 

 

 演说主题: 

空间的温度:

女性建筑师的视角与创造 

 

沈莉女士以个人成长历程为脉络,分享了作为女性建筑师如何在国际视野下融合理性思维与感性表达的设计思考。她通过上海久光中心和广州国际航运大厦两个代表作品,系统阐述了从文化背景解读、业主需求对接到项目落地的完整实践过程。演讲重点探讨了如何在建筑设计中注入人文温度,从而为城市打造更具情感共鸣的空间作品。

 

 

 

石 璐.

RSP 雅诗柏 | 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演说主题: 

创造人文空间 传递人文价值

 

石璐女士在本次演说中,首先以马拉松运动为引,生动诠释了坚持与突破的职业精神。她通过新加坡樟宜机场项目和嘉兴温德姆至尊豪庭酒店等代表作,系统阐述了其设计理念的三大核心价值维度:在满足功能价值的基础上,着力提升空间体验价值,最终实现项目的社会价值。她认为优秀的设计应当通过人文空间的营造,传递深刻的人文价值,让建筑成为连接人与城市的温暖纽带。

 

 

 

孙双艳.

上海建工设计研究总院

装饰景观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工

 

 

 演说主题: 

筑 · 生 · 长——

探寻空间环境与生命的共舞

 

孙双艳女士在本次分享中阐述了她对设计本质的深刻理解。她将个人职业发展归纳为”艺术感知-技术深耕-管理创新”的成长三部曲。她认为设计,不仅是空间的容器,更是生命的共舞者。

 

回顾自身职业发展历程,她坦言经历了从注重形态表达的”一线设计师”到领悟”空间与生命共生”真谛的管理者的蜕变。同时她提到唯有扎根生活、感悟人性的设计,才能超越时间的考验,焕发持久的生命力。

 

 

 

王红瑞.

JJP上海潘冀建筑设计事务所

北京办公室副总经理

 

 

 演说主题: 

柔和韧力——

女性建筑师的人本实践

 

王红瑞女士在本次演说中,提到面对当前建筑市场的低迷态势,她始终坚持刚柔并济的领导风格,以非凡的韧性带领团队突破困境,通过持续提升设计品质来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她认为优秀的设计应当体现人文关怀与环境责任,传递社会价值与文化思考—这不仅是一个建筑项目需要坚持的核心理念,更是每位建筑师职业生涯中必须真诚面对的重要课题。

 

 

 

魏文梅.

DBW创始人 / AIA美国建筑师学会主席

 

 

 演说主题: 

从蓝图到绿洲:一个中国女建筑师与公园城市的共生实践  

 

魏文梅女士首先回顾了从求学、工作到创业的职业发展历程,进而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公园城市共生实践”理念。这一创新理念实现了三大重要转向:从传统的空间美化升级为系统性生态修复,从单纯的功能交付转变为多元价值共生,从专业设计领域拓展至全民参与的城市共创。她形象地用”在钢筋森林中播撒绿色种子”这一比喻,生动诠释了”在公园里办公”的新型城市生活理念——让人们在享受现代都市便利的同时,也能亲近自然、乐享生活。这一理念特别强调通过跨学科协作和公众参与的方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系统,为现代城市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吴亚媛.

GP | 中国业务开发总监

 

 

 演说主题: 

一个女建筑师的自我修养

 

吴亚媛女士在主题演讲中,通过深圳康莱德酒店的实践案例,分享了她作为女性建筑师在这个充满创造力与挑战的行业中的成长历程与专业感悟。她坦言,虽然社会对建筑师的刻板印象往往偏向男性形象,但女性在建筑领域具有独特的专业优势。女建筑师不仅对空间形态和色彩搭配具有更敏锐的感知力,更能从使用者视角出发,将人文关怀融入设计细节。

 

同时,女性与生俱来的沟通协调能力,使她们在项目管理中更善于平衡各方诉求,推动项目高效实施。这些特质让女性建筑师能够为建筑作品注入更多温度与情感。

 

 

 

谢 敏.

Greenland HONGKONG 绿地香港

景观设计总监

 

 

 演说主题: 

在冻土中播种-

女景观设计师的成长与思考

 

谢敏女士在本次演说中,以三个发展阶段为脉络,系统回顾了她在中国房地产景观设计行业二十年的心路历程。她分享道,从业初期,她单纯追求”造景”之美;随着经验积累,逐渐领悟到”造景”实为更高层次的”造境”艺术;而今更深刻体会到,真正的景观设计不仅是空间的营造,更是对使用者心境与情感的细腻塑造。

 

谈及作为地产景观设计管理者的角色时,她将其生动比喻为一台需要精密协调的”多元机器”——既要把握设计层面创新与落地的平衡,确保场地特性与运营需求的高度适配;又要统筹管理层面的团队协作与跨学科资源整合,实现项目从概念到落地的完美呈现。

 

 

 

杨红茜.

Pelli Clarke & Partners | 总监

 

 

 演说主题: 

时光蓄能:多元与共生

 

杨红茜女士在本次演说中分享了她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深度实践与思考,聚焦于建筑如何在时间长河中历久弥新,持续焕发蓬勃的生命力。

 

她以深圳前海JEN酒店为典型案例,阐释了真正的优秀创作者并不受世俗定式束缚——既能细腻打磨温暖人心的细节,也能以理性与技术驱动创新。演讲中,她还就建筑如何通过创新性的文化表达与功能整合,为城市空间构建更具韧性的价值体系,从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未来进行了深刻论述。

 

 

于敏珊.

CCA GROUP  香榭蒂设计

创始人/艺术总监

 

 

 演说主题: 

情感力重构室内设计场景:

从空间叙事到心灵共鸣

 

作为一名始终热爱挑战、执着追求自我价值的设计师,于敏珊女士将室内设计视为表达自我、创造美好的独特语言。在创业12年的历程中,她始终坚守”澄怀诗意万象,缔造艺术人居”的初心,以设计诠释对美好生活的理解。

 

在本次演说中,她以”情感力”作为核心主题,她认为”情感力”已成为设计的终极战场。她将这一理念系统性地解构为三个关键维度:空间的情绪语言、用户的心理需求以及商业的可持续性。在她看来,真正打动人心的设计必须是这三者的完美融合——既能够通过空间诉说情感,又能精准把握用户的深层次需求,同时实现商业价值的持续增长。这一理念不仅彰显了她对设计本质的深刻洞察,更展现出一位女性设计师特有的细腻智慧与专业素养。

 

 

 

张宸露.

GLD 格锐照明设计 | 创始人/设计总监

 

 

 演说主题: 

用光编织建筑的第二次心跳

 

进入存量时代,建筑的更新改造在功能与形式层面都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可能性。在本次演讲中,张宸露女士通过上海书城、武夷山后源村问稻社及广州英迪格酒店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更新改造项目,深入探讨了建筑照明设计的在地性与创新性。这三个项目分别位于城市核心区、传统村落和旅游景点,在差异化显著的造价预算与施工周期条件下,如何确保改造项目的完整性与最终落地效果,展现了照明设计的独特价值。她同时提出面对未来大规模的建筑更新需求,如何通过创新性的照明设计提升建筑的功能性与吸引力,将成为照明行业需要重点探索的发展方向之一。

 

 

 

张 璋.

中国金茂 | 华东区域设计总监

 

 

 演说主题: 

积极如少年,破界无边界

 

张璋女士为大家分享了她的两次精彩跨界之旅。第一次是投身瓷器艺术领域,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美学相融合,在泥与火的淬炼中寻找文化传承的新表达。第二次跨界则是创建Young时代生活实验室,以创新视野构建未来生活图景,打造了一个集科技、艺术与生活方式于一体的实验平台。

 

在分享的最后,她特别提及跑步这项挚爱的运动。她坦言,正是通过跑步,让她深刻体会到不论在哪个阶段,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才能行稳致远。

 

 

 

扫码查看照片直播

 

 

 

 

赋能设计新机遇

演讲+展示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行业转型期,我们正站在新旧交替的十字路口。“新机遇、新活力、新构建”,这些关键词不仅预示着变革,更是我们共同迈向新里程碑的坚实步伐。

 

——行业转型期,地建师联手博华会展推出「设计推荐」专区,旨在通过针对性的设计推荐,让设计不仅变成美好的愿景,更是眼下踏踏实实的潜在商业机会。

 

 

特别鸣谢

 

 

分享

E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Pinterest